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要求福建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在生態文明體制和機制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發揮好“試驗田”作用。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福建省林業廳提出,要按照“三保兩推進兩提升”,即保發展、保覆蓋率、保民生林業,推進依法治林、推進深化林改,提升林業生態文明水平和提升森林綜合保護能力的思路,為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助力。
創新機制呵護綠水青山
《方案》指出,福建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生態省戰略,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
福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究竟進行了哪些探索?
早在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提出了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次年,他推動福建展開建省以來規模最大的生態保護調查,開始大規模治理長汀的水土流失。按照“生態省”建設戰略,福建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表示,“綠色生態是我們的最大特色,是最寶貴的資源,一定要倍加愛護”。
2014年,福建在全國首創性地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推行“綠色GDP”核算體系,對34個縣取消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考核生態、考核農民增收。
之后,福建在全國率先對各縣(市、區)實施林業“雙增”目標年度考核;完善地方生態保護“黨政同責”、部門“一崗雙責”制度;支持發展綠色金融,推行碳排放權交易等制度;健全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開展重點區位商品林贖買等工作。
2016年4月30日,福建省政府印發實施《福建省“十三五”林業發展專項規劃》,將建設“現代林業先行區”納入了政府年度考核目標,要求各地站在生態文明先行區和試驗區的高度,以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成果,來鞏固和提高福建生態建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武平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9.7%,曾有國內外15家林木加工企業看中這一優勢,希望能在武平發展。經接洽,縣里發現部分企業屬于資源消耗型,遂婉言拒絕。
婉拒的背后,正是福建對“綠色GDP”核算體系和“生態省”戰略的踐行。
科學經營提升森林質量
福建“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體現在森林生態方面,就是林分質量較高。永安市西洋鎮嶺頭村的重點區位商品林近自然經營示范片就是一個縮影。林地中杉木樹齡31年,2015年實施了撫育間伐和林下補植珍貴闊葉樹。目前,樹種結構為“9杉1闊”,杉木平均樹高18.3米、胸徑25.9厘米,畝蓄積量20.2立方米。
近自然經營,是福建省林業廳提出“著力提升森林質量”的4項舉措之一。就是遵循近自然林業經營技術規程,結合現有林分狀況、立地條件,因地、因樹進行分類經營和人工促進,引導林木良性競爭,促進林分順勢演替,實現生態系統動態平衡。
另外,還有“三個必造”“林分修復”和“三帶一區”建設3項措施。
實施“三個必造”,即上年林木采伐跡地必須造上林,上年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和盜砍濫伐跡地必須造上林,上年項目建設占用征收林地的必須通過等面積以上荒山或非規劃林地造林予以補充,以確保森林面積和質量有增無減。
實施“林分修復”,即通過補植、套種闊葉樹、鄉土珍貴樹等方式,加快樹種結構調整,將現有低產低效林分改造成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復層林、異齡林,以提高重點生態區位的林分質量和森林水土涵養等功能。
推進“三帶一區”建設,即在實施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快造林綠化、森林資源培育,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的基礎上,抓好沿海防護林帶、生物防火林帶、森林生態景觀帶和重點生態區位建設,將其建成防災區、風景區和示范區。
福建省林業廳負責人表示,《方案》要求福建培育加快綠色發展新動能、開辟實現綠色惠民新路徑,這都與森林質量有著密切關系。同時,提升森林質量,也可以滿足全社會對生態產品的更多需求。
城鄉共美提升全民福祉
《方案》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福建要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的美麗家園,讓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更多綠色福祉,實現綠色富省、綠色惠民。
植樹播綠,改善生態環境,福建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目前,福建森林覆蓋率為65.95%,連續多年保持全國之首。年森林生態服務價值8014億元,占全國森林生態服務總價值的8%。
福建有3752公里海岸線,島嶼岸線長1779公里,曲折度全國第一。作為“生命林”“保安林”的沿海防護林,是保障福建沿海地區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撐,凝聚了幾代人的艱苦付出。為了讓海岸線上寸草不長的沙荒地變成“聚寶盆”,201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將沿海基干林帶建設列入了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省林業廳多次派出造林指導組深入沿海各地進行技術指導。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共完成沿海基干林帶建設50.26萬畝,占建設總任務的100%。目前,全省沿海基干林帶長度達2873公里,已實現基本合龍,防護林體系的防災減災功能明顯增強。
創建森林城市的熱度也在升溫。目前,福建已成功創建31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2016年,三明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全省已有廈門、漳州、龍巖、三明等4個設區市成為“國家森林城市”。福州、泉州、莆田正在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其中,福州要求所轄縣(市)全部達到“省級森林城市(縣城)”標準;泉州2016年完成以“三帶一區”為重點的植樹造林5.94萬畝,占任務數的111.3%;莆田以“森林城市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完成園區、海島、城市等八類造林綠化4.5萬畝。
美麗鄉村建設也毫不遜色。2016年,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下發《2016年全省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提出了實施新一輪“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計劃年度投資160億元用于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創建106個以上美麗鄉村示范村,并打造62條長度不小于10公里的美麗鄉村景觀帶。
記者在晉江市東石鎮古檗村采訪時看到,工人們正在新建的村前廣場進行施工收尾工作,嫩綠的草坪在陽光下顯得生機勃勃,廣場后面的“古檗山莊”靜謐莊嚴。村委會主任黃金釵介紹,山莊是族人黃秀烺的墓園,已建成百年之久,珍藏著康有為、梁啟超、黃炎培等180多位名人為山莊題詠的石刻。2016年,村里挖掘山莊特有的人文元素,將其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對全村進行了個性化塑造。
優秀的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將生態與文化融合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進程中,福建最可貴的堅持,就是保持初心,超越自我。
(內容來源網絡)